華東政法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準,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震旦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合并,在圣約翰大學舊址成立華東政法學院。
多年來,華政人遵循“篤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訓,發揚“逆境中崛起,憂患中奮進,輝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等學科的辦學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
學?,F有長寧、松江兩個校區,占地面積75萬余平方米;有各類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職工近1300人;設有22個學院(部),180余個科研機構;擁有法學、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碩士學位授予權,應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16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學科、46個碩士學位二級授權學科、24個本科專業,以及法學博士后流動站;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5個?。ú浚┘壷攸c學科、2個上海市一流學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各1個。學校積極推進智庫培育和建設,提升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貿區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詢與服務研究基地,中國(上海)自貿區法治創新研究基地、法律文明演進研究基地是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華東檢察研究院是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共建的司法智庫研究機構,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院、政府體制改革與監管模式創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經濟法律戰略研究院是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社會治理研究院是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臺。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2年學科評估中,法學一級學科位列全國五強;2016年學科評估中,法學一級學科獲評A級,政治學獲評B級。2018年,學校被遴選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近年來,國家社科基金法學類項目、司法部項目立項數在全國名列前茅,國家級重大項目立項數在全國政法高校中居領先地位。
學校有專任教師近90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400余人。先后有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入選全國“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入選全國“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人入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4人獲評“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2人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獲評“全國優秀教師”,1人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評“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獲評“全國留學回國先進個人”,2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長江項目,1人任“馬工程”首席專家,2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2人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6人獲評“上海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6人獲評“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法學家”,12人入選“上海東方學者”,6人入選“上海青年東方學者”,27人獲評“曙光學者”,4人獲得“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資助,27人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17人獲評“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本章更新于2020年6月,最新章程以官網為準。
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深入,先后與45個國家和地區的174所高校、機構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亞洲法律學會、歐洲律所聯盟等6個國際性、區域性組織簽訂了319份協議,有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2年,學校獲得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的資格,2014年,成為全國接收“中國政府卓越獎學金”7所高校之一。
學校出版有《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法學類核心期刊。圖書館藏書267萬冊,中外文報刊1400余種,各類數據庫111個,電子圖書305萬種,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法律文獻中心。中外文法學數據庫在全國法律院校中名列前茅。學校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花園單位,松江校區是全國物業管理示范園區。
1879年圣約翰書院成立,1905年改名為圣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優秀的大學之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較長的一所教會學校。1952年在全國院系調整中,學校各系被拆分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其中政治系并入華東政法學院。
圣約翰大學校友燦若星河,包括顧維鈞、宋子文、榮毅仁、鄒韜奮、吳肇光、孫學悟、林語堂、張愛玲、貝聿銘等,享有“東方的哈佛”、“外交人才的養成所”、“江南教會第一學府”等美譽。學校建筑中西合璧、風格獨特,被稱為“約翰式中國高等學府建筑群”。
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準,華東政法學院成立,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首任院長由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魏文伯兼任。學校初創時期設有大學部、夜校部和專修科,1953年設干訓班,1954年設本科,1957年設函授部。魏文伯、鄭文卿、雷經天等第一批創業者為學校事業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1979年9月,學校迎來了復校后的第一批學生。
1981年、1998年,學校分別成為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91年,學校在華東六省一市列入第一批招生,并逐步擴展到全國;1994年,成為上海市自主招生的八所試點院校之一;1995年,成為全國八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之一,獲批招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次年,學校獲準接受外國留學生攻讀學士、碩士學位,同年獲準招收港澳臺地區學生。1996年,國際經濟法學科為司法部重點學科,是學校省部級重點學科。在鞏固和發展法學學科的同時,學校增設了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由此,學校建立了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走上了多學科發展之路。
2000年,在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學校由原司法部管理的院校改為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高校。2003年,學校建設松江新校區。2005年8月,學校主體搬遷至松江校區,并逐步將工作重心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建設。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層次、辦學水平有了新的提升。2007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為上海市管理的高校。
2012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2012年起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全國6所獲得教育部外國留學生高端碩士項目承辦資格的院校之一。
2013年,學校成為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4年,成為全國接收“中國政府卓越獎學金”6所高校之一。
2014年7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2013-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
2016年,入選上海市“市屬高校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試點單位。
2016年10月21日,由教育部政法司、上海市教委、華東師范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聯合組建的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2017年9月29日,成為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成員。
2018年6月,學校獲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入選項目。
2018年11月6日,成為滬港大學聯盟創始成員。
2018年12月27日,學校與上海市司法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1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全國獲批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40所高校名單,華東政法大學作為上海的市屬高校成功入選。
(相關數據統計截止日期為2020年5月,具體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