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羊峽,上距黃河發源地1684公里,下至黃河入???376公里,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后,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個峽谷,“龍羊”系藏語,即險峻溝谷之意。堅硬的花崗巖兩壁直立近200米高,是建設水電站的絕佳壩址,1976年國家決定興建龍羊峽水電站,壩址就選于此峽口,水電建設者在“龍羊”之后加上一個專業術語“峽”字,便有了今天的稱謂,龍羊峽谷成為也被稱為“中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名揚海外。這里不僅有舊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又有巍峨壯觀的攔河大壩、波濤洶涌的黃河激流和危巖聳立的黃河峽谷。庫區水體清澈純凈,無污染,是理想的綠色養殖基地,是水上娛樂、休閑、度假的理想地點,也是峽谷攀巖、黃河古道探險、水上訓練比賽的最佳場所。同時還能品嘗到著名虹鱒魚、池沼公魚等美味佳肴,配套接待設施完善,是觀光娛樂、休閑養生、高原漫游、探幽尋秘的養生生態景區。
龍羊湖屬龍羊文化體驗區,位于龍羊峽鎮西南龍羊湖畔,景點內有一座意義非凡的公園,公園以龍羊峽水電站部分施工遺址為中心,依托龍羊峽大壩而建,整個景區具有臨山、臨水、臨壩、臨鎮的特點,可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景區內觀景臺、黃河園、游艇碼頭、水電工業遺址、雕塑、黃河、群山,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水、人、城、景相生相容。公園以黃河水利文化為主題,在保留龍羊峽水電站建設遺跡的同時,巧妙添加了現代建筑藝術元素和旅游娛樂場館設施。
龍羊峽土林國家地質公園,平均海拔2700米,連綿50多公里,總面積大約600畝,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底層風化形成的土林之一,是發生于新生代的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的。景區主要景點有福山、駱駝飲水、五彩經幡群、閉關院、神駝問佛、落水洞、天生橋、孔雀嶺、海洋世界等。土林,山脊明暗交錯,色調赤紅,生動絢麗,雖然不是層林盡染,但也是萬山紅遍!還有那一道道沙溝、一座座荒山、一條條幽谷,高低錯落,變幻不定,描畫出一個原始荒涼的的遠古世界,對于看慣了小橋流水、聽慣了鳥語蛙鳴的南方游客來說,尤其是一種難得的奇觀。
龍羊峽東大山位于黃河大峽谷上方,與峽谷碼頭落差高達300-400米,是一處居高臨下欣賞黃河天峽的絕佳場所。東大山景點占地1000畝,其中自駕車營地100畝,棧道全長7000米,共設三處游客接待點。
時光小鎮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東部的龍羊峽鎮,是黃河上游第一個梯級水利樞紐工程龍羊峽水電站所在地。距離州府駐地共和縣50千米、省會西寧市157千米。小鎮總面積6平方千米。地處黃河谷地,四周環山,屬高原大陸性氣候。這座小鎮是隨著龍羊峽大壩的修建而逐漸繁華起來的,曾經被稱為“青海小香港”,后來隨著大壩的竣工,人口大量遷移,現在是一個僅有3000多人的小鎮,鎮上保留著大量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依托原有建筑打造了一個以懷舊為主題的時光小鎮,讓您在這里重溫過去的時光,尋覓曾經的自我。
當家寺藏語稱“當家密咒法洲”。位于龍羊峽鎮以北,在今龍羊峽以北15公里的瓦里關村。該寺歷史悠久,相傳初建于元至正年間,與四川德格的西欽寺關系密切。當家寺全年的主要經事活動有農歷六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麻尼會”,七月初九日至十五日的“法王會”,九月初三日至十一日的“寧瑪派八部經文念誦法會”。
西和高速→西倒一級→拉乙亥路→龍羊峽